哺乳动物群落的演化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作者:2019/04/30 09:31

作为人类祖先的早期哺乳动物,与恐龙生活在约两亿三千万年至六千六百万年前。近年来通过对保存完好中生代哺乳动物的研究,古生物学家对早期哺乳动物的个体演化取得了很多新认识,但对早期哺乳动物的群落演化还知之甚少。在2019429日《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一个由中国和美国组成的科研团队首次揭露的中生代哺乳动物群落的生态结构,通过与现生的小个体哺乳动物群落比对,提出了驱动哺乳动物群落演化的三个重要因素。

中生代哺乳动物在早期哺乳动物的演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过去的研究表明中生代哺乳动物主要是一类以食虫为主的小型陆栖动物。然而,近十多年来,随着保存完好中生代哺乳动物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现,特别是通过对中国辽宁西部发掘的新的哺乳动物化石研究,古生物学家发现,除了传统认知的小个体的食虫类型外,中生代哺乳动物在个体大小,食性和运动方式上都有着很高的分异度,出现了如獾大小的肉食种属以及可以滑翔的杂食甚至植食型的个体。44118太阳成城集团陈萌博士与美国华盛顿大学两位教授合作对从中生代以来的哺乳动物群落的生态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创新性地运用个体大小,食性偏好,运动模式三个个体生态学参数重建了中国辽宁西部的四个中生代哺乳动物群落和一个来自德国始新世哺乳动物群落的生态结构。通过对98个现生小型哺乳动物群落生态结构的对比研究,团队发现现生哺乳动物生态结构受到植被类型的重要影响。例如,热带雨林群落主要以树栖食果的种属为主,生态丰度高但生态差异小。相对而言,中晚侏罗世的群落食性低分异度低,主要以食虫和杂食为主,表明绝灭的古哺乳动物群落与现生哺乳动物群落在生态结构上差异度很高。综合对当时的古环境的研究结果,团队提出哺乳动物群落的演化是磨楔式臼齿分化,同时代脊椎动物的竞争以及被子植物的繁盛共同影响的结果。这项研究结果加深我们对哺乳动物群落演化认知,特别有关是白垩纪末的绝灭事件之前的哺乳动物群落的生态演化模式。

 

哺乳动物群落的生态结构随着时间的变化(左侧)以及影响哺乳动物群落演化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右侧)

陈萌博士是本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其合作导师为生物演化与环境科教融合中心的姜宝玉教授和周忠和院士。本论文的研究受到44118太阳成城集团国际博士后项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No. 183106)、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88103)和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EAR-1325674, EAR-1253713)的资助和支持。

论文信息:Chen, M, Strömberg, CAE, Wilson, GP. 2019. Assembly of modern mammal community structure driven by Late Cretaceous dental evolution, rise of flowering plants, and dinosaur demis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地址:南京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 (86)-25-89683186 (86)-25-83302728(fax) 210023
Copyright © Nanjing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 苏ICP备10085945号 webmaster@nju.edu.cn